<legend id="h4sia"></legend><samp id="h4sia"></samp>
<sup id="h4sia"></sup>
<mark id="h4sia"><del id="h4sia"></del></mark>

<p id="h4sia"><td id="h4sia"></td></p><track id="h4sia"></track>

<delect id="h4sia"></delect>
  • <input id="h4sia"><address id="h4sia"></address>

    <menuitem id="h4sia"></menuitem>

    1. <blockquote id="h4sia"><rt id="h4sia"></rt></blockquote>
      <wbr id="h4sia">
    2. <meter id="h4sia"></meter>

      <th id="h4sia"><center id="h4sia"><delect id="h4sia"></delect></center></th>
    3. <dl id="h4sia"></dl>
    4. <rp id="h4sia"><option id="h4sia"></option></rp>

        索引号: 12370600312804606F/2021-47035 成文日期: 2021-09-22
        发布机构: 市地方金融监管局 组配分类: 专项规划

        365bet亚洲官方网址_36558888是什么电话_365封号提现了没到账“十四五”金融业发展规划

        日期:2021-09-24      来源: 365bet亚洲官方网址_36558888是什么电话_365封号提现了没到账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

        字号:

        关于印发《365bet亚洲官方网址_36558888是什么电话_365封号提现了没到账“十四五”金融业发展规划》的通知

        烟金稳办字〔2021〕5号


        各区市金融稳定发展领导小组,市有关部门和单位,有关金融机构:

        现将《365bet亚洲官方网址_36558888是什么电话_365封号提现了没到账“十四五”金融业发展规划》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365bet亚洲官方网址_36558888是什么电话_365封号提现了没到账金融稳定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

                     2021年9月22日

        365bet亚洲官方网址_36558888是什么电话_365封号提现了没到账“十四五”金融业发展规划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金融工作的重要讲话和重要论述精神,推动中央关于金融工作的决策部署和省市工作要求加快落地见效,为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金融支撑,根据《365bet亚洲官方网址_36558888是什么电话_365封号提现了没到账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制定本规划。

        一、365bet亚洲官方网址_36558888是什么电话_365封号提现了没到账金融业发展的基础和环境

        (一)“十三五”时期金融业发展情况

        一是金融发展实力全面增强。2020年末,全市实现金融业增加值332.87亿元,“十三五”期间年均增长5.71%;金融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4.26%,比2015年提高0.35个百分点。金融机构总数达到183家,比2015年增加27家。金融资产总额达到12216亿元,年均增长4.93%。各项存款余额9998亿元,比2015年末增加2968亿元;各项贷款余额6662亿元,比2015年末增加2191亿元。直接融资总额643.14亿元,是2015年末的2.06倍。实现保费收入286.86亿元,是2015年的1.73倍;保险深度为3.67%,比2015年末提高1.09个百分点;保险密度为4040.28元/人,比2015年末提高1497.93元/人。

        二是金融政策体系不断健全。制定出台“1+4”金融创新政策体系(《关于进一步支持金融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和《关于实施服务企业融资“金桥”计划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做好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工作的实施意见》《365bet亚洲官方网址_36558888是什么电话_365封号提现了没到账银行业金融机构考评奖励暂行办法》《关于加快推进山东省区域性基金管理中心建设的实施方案》),从解决金融发展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入手,形成系统完备的政策框架体系。全面强化新旧动能转换、民营经济、自贸区建设等重点领域的金融支持,先后研究制定《金融支持新旧动能转换的实施意见》《金融支持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和《中国(山东)自由贸易试验区烟台片区金融领域改革创新实施方案》,推动各类金融资源向重点领域倾斜。

        三是金融服务水平持续提升。建立全市政银企联席会议、金融顾问团和“百行进万企”等银企对接机制,搭建起政银企沟通合作的制度桥梁。启动实施服务企业融资“金桥”计划,建立应急纾困基金、企业发展股权投资基金、地方资产管理公司和政府性融资担保体系四项扶持工具,帮助一大批企业化解了流动性风险等问题。围绕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分行业分领域举办银企对接专场活动,推动融资双方精准对接,有效扩大银行机构信贷投放规模。开展小微企业“首贷”培植行动,累计培植“首贷”小微企业10196户,实现贷款152.3亿元。推进“百行进万企”活动,累计走访调查B级以上纳税企业3.82万户,走访率达到100%。全面开展金融辅导员进企工作,组建金融辅导队147支,对口辅导企业2542家,共为1716家辅导企业实现融资599.7亿元。

        四是多层次资本市场快速发展。推动上交所、深交所与365bet亚洲官方网址_36558888是什么电话_365封号提现了没到账共建烟台资本市场服务基地,初步形成涵盖企业上市挂牌前培育辅导、上市挂牌中协调服务、上市挂牌后资本运营的一站式服务体系。持续加大上市资源发掘力度,及时将符合条件的企业纳入后备资源库,入库企业总数141家。设立推动企业上市专项小组,建立健全工作规则和实施细则,严格规范企业上市的组织、指导、协调、服务等工作,推动重点企业加快上市进程。“十三五”时期,全市新增上市公司14家,2020年末,上市公司总数达到51家。其中,睿创微纳是全国首批、全省首家科创板上市企业;南山智尚是全省首家创业板注册制上市公司;荣昌生物是全省首家港交所上市生物科技企业。推动上市公司不断强化市值管理,2020年末全市境内上市公司总市值8131亿元,居全省首位,也是全省唯一一个上市公司总市值超过GDP的市。

        五是基金中心建设有序推进。按照“适度集中、分步推进”原则,积极完善扶持政策和配套措施,编制完成《烟台基金管理服务专项改革创新研究及基金产业发展规划》,制定出台《365bet亚洲官方网址_36558888是什么电话_365封号提现了没到账支持区域性基金管理中心建设开展基金管理服务专项改革创新的政策措施》和《关于加快推进山东省区域性基金管理中心建设的实施方案》,全力打造烟台山基金小镇和业达基金谷两大基金发展载体,组织举办“2018中国(烟台)基金产业发展大会”和“青岛·烟台资本与产业项目对接合作大会”,实现各类基金和管理机构的有效聚集。2020年末,注册在我市的各类基金及管理机构527家,比2015年末增加466家;基金认缴总规模2329亿元,“十四五”期间年均增长137.6%。

        六是地方金融改革全面深化。启动实施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创新试点,不断创新融资服务新模式、新路径。创新开展“知识产权+金融”,“业达智融—烟台开发区知识产权(人力资本)资产支持专项计划”正式落地,既是山东省获批的首单知识产权证券化项目,也是国内首单人力资本概念的知识产权证券化项目,共为16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实现知识产权中长期融资3亿元。全面开展“科技+金融”,制定出台《365bet亚洲官方网址_36558888是什么电话_365封号提现了没到账科技与金融结合创新实施细则》(修订),发挥金融支持科技创新的重要作用,为企业提供融资支持。2020年,科信贷”“成果贷”共帮助282家(次)科技型中小企业获得贷款15.63亿元。大力开展“海洋+金融”。恒丰银行在自贸区烟台片区报批成立全国首个海洋产业特色支行,在海洋牧场领域率先建立贷前、贷中和贷后“闭环管理”联动机制,为海洋牧场企业提供资金支持3.7亿元。探索开展“供应链+金融”,银行机构依托核心企业内部管理系统,通过供应链管理平台为上下游中小微企业实现供应链融资20亿元。在自贸区烟台片区累计争取9项跨境贸易创新和便利化外汇管理措施,其中资本项目收入结汇支付便利化改革试点已在全国推广。

        七是各类金融风险有效防控。坚持高位推动、多方协同。市政府成立由市长任组长的365bet亚洲官方网址_36558888是什么电话_365封号提现了没到账金融稳定发展领导小组,统筹指导和推动全市重大金融风险防范化解工作。建立企业金融风险、互联网金融、P2P网贷平台等专项工作小组,形成了部门协同、上下联动的良好机制。坚持“全口径、全领域、全方位”原则,定期对全市重点领域风险状况进行全面摸排,切实掌握风险底数,做到早识别、早预警、早发现、早处置。健全完善金融风险防控长效机制,初步形成了金融风险监测预警、风险协调处置和舆情风险管控“三位一体”的工作机制。稳妥做好企业流动性风险监测和化解处置,完成5家重点企业风险化解工作,退出省级风险企业台账。建立涉企不良债权信息互通和处置机制,加快不良贷款处置步伐,最近两年全市累计处置不良贷款总额470亿元,相当于2018年之前10年的总和,不良贷款余额和比率连续两年“双下降”。

        虽然全市金融发展势头良好,但金融的核心和血脉作用发挥还不充分,金融总量规模与实体经济发展水平还不匹配,金融工作的潜力和空间还有待提升。一是金融产业整体实力不强。2020年全市金融业增加值占GDP和服务业的比重均低于全省平均水平1个百分点以上。烟台银行、烟台农商行、华海财险、中州期货等主要法人金融机构与同层级机构相比,规模不大、实力不强,总部效应发挥不足。二是存贷款规模仍然偏低。各项贷款余额居全省第5位,与济南、青岛、潍坊、临沂的差距持续拉大。各项存款余额居全省第4位,各项存款增量持续低于济南、青岛、潍坊。三是法人金融机构发展水平不高。部分中小法人银行机构发展基础仍较为薄弱,风险水平高于同业,经营压力较大,法人银行机构统算账面不良率高于全市不良率水平。四是上市资源储备后劲不足。符合新旧动能转换的科创上市企业数量较少,受经济下行压力和行业周期影响,企业上市后劲不足。

        (二)“十四五”时期金融业发展面临的形势

        从国际形势看,世界经济深度调整,金融业发展的不确定性不稳定性明显增加。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蓬勃兴起,全球贸易和产业分工格局深刻变化,世界经济呈现分化发展态势。国际环境日趋复杂多变,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广泛深远,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各类衍生风险增多,这些都对宏观经济特别是金融稳定发展带来冲击。

        从国内态势看,我国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金融业持续健康发展机遇和挑战并存。国家重大发展战略相继实施,改革开放创新持续推动,宏观经济长期向好趋势日益巩固,金融健康发展的基础比较牢固。同时,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经济领域改革任务依然艰巨,诸多“既要又要还要”问题使宏观调控政策时度效把握难度增大,部分领域和地区显性和隐性的金融风险仍不同程度存在。如何审时度势、趋利避害,加快推动金融业转型跨越,是金融改革稳定发展面临的新命题。

        从我市情况看,“十四五”时期,烟台处于加快推进新时代现代化强市建设的关键阶段,服务和融入“双循环”新发展格局,金融工作责无旁贷。必须统筹抓好金融安全稳定与金融业高质量发展,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努力在服务和保障全市经济转型、发展转轨、生态转化方面求突破、见实效。同时,坚决用好改革开放关键一招,不断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扩大高水平双向开放,为金融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力。

        “十四五”时期,全市金融系统需要深刻认识错综复杂国际国内环境带来的新矛盾新挑战,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的新特征新要求,遵循金融发展规律,以服务实体经济为根本宗旨,以金融改革开放为根本动力,以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金融风险为根本底线,发挥优势,快补短板,推进365bet亚洲官方网址_36558888是什么电话_365封号提现了没到账金融业高质量发展、高效能服务和高水平治理,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二、“十四五”金融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

        (一)指导思想

        “十四五”时期,全市金融工作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金融工作的重要讲话和重要论述精神,牢牢立足新发展阶段,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按照构建“1+233”工作体系部署要求,紧紧围绕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三大任务,统筹抓好金融发展与金融安全,统筹促进间接融资与直接融资,统筹发展传统金融与新兴金融,统筹提升创新能力与监管水平,使全市金融体系更加健全、金融产品更加丰富、融资渠道更加畅通、机构实力更加壮大、金融环境更加优化,逐步建成适应烟台经济社会发展的现代金融体系,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金融保障。

        (二)基本原则

        一是坚持服务经济与做强产业相结合。贯彻落实国家、省、市经济金融政策,加大对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支持力度,全面提升金融供给质效,有效发挥金融业的“输血功能”,构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型金融支撑体系。全面深化金融改革,增强金融机构资本实力和核心竞争力,强化自身“造血功能”,夯实产业发展基础,推动金融业尽快成为全市国民经济重要支柱产业。

        二是坚持协调发展与突出特色相结合。优化金融产业结构,统筹传统金融机构与新兴金融业态协调共进,推动城市、县域、农村等区域金融联动发展,发挥金融整体合力,提升金融发展能级。不断增强金融产品、服务、管理和技术创新能力,促进金融市场主体进行差异化竞争,提供个性化服务。顺应数字经济、绿色经济等发展趋势,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金融业深度融合,做好前瞻性布局和金融服务创新。

        三是坚持市场主导与政策引导相结合。进一步厘清政府职责边界,健全金融市场规则,提高金融监管透明度和法治化水平。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推动商业化运作的金融业务健康发展,使市场在金融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创造低成本的政策环境,对具有社会公益性、关系社会民生的金融业务,给予必要扶持。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对服务经济提质增效升级具有积极作用但基础薄弱的金融业务,更好发挥政府引导作用。

        四是坚持创新开放与风险防范相结合。牢牢把握“金融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实质要义,秉承“积极创新、慎防风险”理念,全面推进金融创新,不断扩大对内对外开放水平,加快引进先进理念和技术,释放和激发金融行业创新发展活力。健全完善地方金融监管体制,积极推进监管体系创新,加强风险识别和动态监测,完善金融风险应急处理机制,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营造诚信、安全、和谐的金融业发展氛围,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金融风险底线。

        (三)任务目标

        紧紧围绕新旧动能转换和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金融服务需求,以促进金融市场提质增效为抓手,以深化地方金融改革为突破口,以优化金融生态环境为保障,通过优化政策扶持,健全服务机制,持续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积极打造“信用烟台”品牌,努力在我市形成资金聚集的“洼地效应”。到2025年,全市金融组织体系更加多元,金融生态环境不断优化,金融资产质量持续提升,全市金融业对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支撑作用进一步增强。

        ——金融业综合实力稳步提升。“国有+民资+外资”“传统+新型”“综合化+专业化”金融机构协调发展,基本形成门类齐全、竞争有序、差异化发展的现代金融组织体系。到2025年,全市金融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达到5.5%以上,成为我市经济的支柱产业。金融业资产规模稳步增长,社会贡献度进一步提高,金融业税收突破100亿元。

        ——支持高质量发展更加有力。到2025年末,全市社会融资规模存量突破2万亿元,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分别超过1.5万亿元和1.2万亿元。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深化,保障新旧动能转换和高质量发展的能力进一步增强。科创金融、普惠金融、海洋金融、“双碳”金融等实现精准化服务、特色化发展。

        ——直接融资渠道进一步拓展。把握证券发行注册制改革机遇,加快推动先进制造业、新能源新材料、现代农业等领域优质企业上市。到2025年末,力争全市上市公司总数达到100家左右,上市公司质量不断提高,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进一步健全完善,直接融资规模不断扩大。

        ——金融改革开放持续深化。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原则,加快地方法人金融机构改革步伐,提高市场竞争力,稳步拓展国内国际业务,进一步提高综合竞争力。引进高质量外资金融机构。加大企业“走出去”“引进来”金融支持力度,提升高能级开放平台金融服务效能。

        ——金融生态环境不断优化。政策、法治、人才、舆论等环境持续优化,社会信用生态进一步改善,金融监管体系更加健全。企业流动性风险、上市公司风险、非法金融活动等领域风险得到有效化解,不良贷款比率低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守住兜牢金融安全底线。

        三、“十四五”金融业发展的重点和路径

        (一)健全完善金融服务体系

        1.积极引进各类金融机构。大力发展金融总部经济,着力吸引各类金融机构总部落户我市,壮大地方金融实力,增强金融发展的辐射和带动作用。支持我市符合条件的企业并购重组市外金融机构,并将注册地和主要办公场所迁入我市。积极推动各类金融机构在我市设立一级分支机构或提升现有分支机构管理层级,拓展业务范围,扩大金融资源的使用规模。支持符合条件的金融企业在我市发起设立金融控股公司,提升综合化经营发展能力。积极引导各类金融机构在我市设立专营机构或专业子公司,进一步发挥比较优势,实现金融服务的特色化、精细化和品牌化。到2025年,争取全市各类金融机构总数突破200家。

        2.全面优化信贷融资服务。引导全市银行机构积极应对利率市场化挑战,立足烟台实际,找准自身定位,解决业务产品同质化、经营模式单一化问题。支持具备条件的银行机构大力推进综合经营发展战略,实现核心业务多元化发展。鼓励银行机构积极借鉴同业先进经验,逐步向精细化管理转变,不断提升服务功能、服务质量和服务范围的广度和深度,有效扩大中间业务规模,重点发展附加值高的业务品种,优化收入结构,拓宽收入来源。支持银行机构合理创新信贷管理制度,改造风险管理工具,努力优化信贷结构,发展特色融资产品,改进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到2025年,争取全市银行业金融机构资产规模达到1.6万亿元。

        3.持续扩大保险服务领域。推动全市保险机构树立良性竞争观念,提高保险产品服务的有效性和针对性,根据企业的发展规律和特点,提供个性化的保险产品服务和一揽子保险解决方案。不断优化财产保险业务结构,积极开拓新的利润增长点。持续推动农业保险“扩面、提标、增品”,构建完善多层次农业保险体系,全面提升服务质量和保障能力。加快发展各类责任保险,完善社会治理体系。积极推进大病保险,全方位发展商业健康保险。探索完善商业保险与社会保险相衔接的有效途径和模式,积极服务医疗保障体系改革,提高社会保障体系运行效率。支持专业型、创新型保险公司发展,积极培育专业化、专属性保险中介机构。到2025年末,争取保险深度达到4.5%,保险密度达到6000元/人。

        4.延伸证券期货服务链条。鼓励全市证券机构探索差异化的竞争模式,推动证券经纪业务由传统通道向财富管理转型,适应投资者综合理财需求,引导投资者长期、理性投资理念的形成。围绕财富管理体系建设,从综合理财需求出发,健全金融产品、投资顾问、服务网络体系,强化对金融产品的专业分析,针对不同类型客户提供合适的理财产品和专业周到的理财服务。支持各类实体企业利用期货市场开展套期保值,进一步发挥期货市场价格发现和规避风险的功能。加强与期货交易机构的合作,依托资源禀赋优势,支持重点产业企业申请设立交割品牌与交割仓库,积极配合市场机构开发农副产品、海洋产品等期货品种。

        5.完善金融中介服务体系。积极培育和引进各类金融中介机构,大力支持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投资咨询、资产评估、保险代理、信用评级等中介服务机构的发展,培育发展知名品牌,提升专业化服务能力和水平,“十四五”期间,力争引进一批在国内外有影响力的金融服务机构入驻我市。规范金融中介机构服务标准,促进专业服务机构做强做大,为金融市场提供优质高效的配套服务。

        (二)畅通实体经济融资渠道

        6.健全融资工作推进机制。全面搭建银企融资对接平台,分行业分领域定期举办银企对接活动,推动银行机构摸清融资需求,找准融资瓶颈,做好融资方案,促进融资双方精准对接。组建重点项目融资服务工作专班,逐一建立融资工作台账,全面跟踪银行机构授信额度和信贷资金到位情况,及时协调解决信贷审批所需的要件和手续,加快项目建设进度,提高授信资金到位率水平。深化各区市与开发性、政策性银行机构的战略合作,准确把握政策窗口期,围绕城市更新、乡村振兴等重点领域,逐行建立重点合作项目清单,努力争取更多长周期、低利率政策性融资支持。

        7.拓展普惠金融覆盖面。鼓励金融机构通过下沉网点等方式,构建灵活直达、精准高效的普惠金融服务体系。探索赋予基层金融机构普惠金融产品创设权,允许基层金融机构在风险可控范围内因地制宜、因势利导,主动匹配企业需求。发挥抵质押物价值重置机制作用,扩大企业有效抵质押物范围。优化民营和小微企业首贷培植政策,加大融资担保扶持力度,对正处于成长期内,有潜力、有市场而未获贷的小微企业逐户建档,开展精准培植。完善“银税互动”平台功能,丰富银税产品种类,扩大小微企业授信规模。“十四五”期间,确保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投放持续稳定增长。

        8.创新供应链金融模式。从供应链产业链整体出发,积极运用金融科技手段,努力为核心及上下游企业提供一体化、系统性融资解决方案。推动供应链核心企业建立供应链信息平台或借助第三方信息平台,与上海票据交易所供应链票据平台对接,有效发挥票据在供应链金融中的功能作用。引导核心企业创新工作机制,减少应收账款确权时间,降低确权成本。支持银行机构依托制造业核心企业,开展仓单质押贷款、应收账款质押贷款、票据贴现、保理、信用证等产业链金融服务。支持期货公司综合运用期货、期权等衍生品工具提供个性化供应链金融服务。

        9.深化企业金融辅导工作。规范优化金融辅导工作流程,进一步提高辅导的质量和效率。根据辅导企业意愿,对金融辅导企业实施分层管理、分类施策,努力帮助无贷企业获得首贷、存量融资保持接续、增量融资需求得到满足、多元化金融服务实现改善。深入推动金融辅导攻坚行动,对难以获得融资的企业,指导金融辅导队逐企分析、贴身帮扶,实行销号管理。强化辅导体系综合服务功能,在发挥融资对接精准服务基础上,积极推动辅导企业在信用培育、政策传导、综合服务等方面取得明显进展;持续推动金融辅导企业扩面增量,将全市各产业、各行业有意愿、有融资需求的企业,特别是面临融资困难的企业逐步纳入辅导范围,不断提升金融辅导的常态化、精准度和科学性。

        10.切实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有效发挥定向降准、再贷款、再贴现和直达实体经济货币政策工具引导带动作用,推动银行机构稳步降低企业贷款利率。规范银行信贷融资收费,推动银行机构在信贷环节取消部分涉企收费项目和不合理条件,在助贷环节明确自身收费事项并加强对第三方机构的管理,在增信环节合理引入增信安排,全流程降低企业融资成本。督促银行机构充分披露服务价格信息,保障企业知情权和自主选择权。鼓励各区市综合采取财政奖补、贴息、保费补贴等引导措施,降低民营经济和小微企业贷款综合成本,力争“十四五”期间民营企业和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综合融资成本逐年下降或保持在合理水平。

        11.加强跨领域金融业务合作。引导银行与保险、担保机构深化合作,优化风险评估和分担机制,有效扩大小微企业、涉农贷款规模。支持股权投资基金与银行机构按照市场化原则开展“先投后贷”或“先贷后投”的业务合作,形成股权投资和银行信贷之间的联动融资模式。鼓励银行机构在依法合规、风险可控的前提下,与专业投资机构、信托等非银行金融机构合作,运用“贷款+外部直接投资”或“贷款+远期权益”等模式开展业务,支持企业创新发展。鼓励地方法人银行机构与证券、基金等机构合作,发展“投+贷+债+顾问咨询”等衍生业务模式,提升服务质量和效率。

        (三)强化重点领域金融支持

        12.全力推进海洋金融创新发展。结合海洋经济示范区建设的实际,引导银行机构开发适合海洋经济特点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探索开展海域海岛使用权、在建船舶、水产品仓单及码头、船坞、船台等涉海资产抵质押贷款业务。鼓励采取银团贷款、组合贷款、联合授信、“银行信贷+基金投资”等模式,加大对海洋基础设施建设和重大项目的资金供给。推动银行机构根据涉海企业风险和经营特点,完善风险评价体系,合理确定抵质押率,科学确定贷款利率、期限和还款方式,确保“十四五”期间涉海贷款稳定增长。探索建立海洋巨灾保险和再保险机制。加快发展航运保险、滨海旅游特色保险、海洋环境责任险、涉海企业贷款保证保险,不断扩大出口信用保险在海洋领域的覆盖范围。推动符合条件的涉海企业加快上市步伐,有效发挥海洋产业发展基金作用,不断提升海洋经济的直接融资水平。

        13.大力发展“双碳”金融。紧盯“双碳”目标方向,聚焦重点行业领域,建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金融保障机制。鼓励金融机构开展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绿色保险等业务,支持生态治理、环境修复、节能环保、清洁生产、循环利用、新能源等绿色项目以及生态环境保护技术研发应用、生态环境导向的开发(EOD)模式、生态工业园区创建等工作,争取绿色贷款余额占全部贷款余额的比重稳步增加。引导金融机构为绿色技术转移转化等业务提供配套金融支持。鼓励实体企业通过发行绿色非金融债等方式扩大融资。密切关注并有序发展碳债券、碳资产证券化、碳基金、碳保险、碳远期、碳掉期、碳期权等碳金融产品和衍生工具。支持发展重大环保装备的融资租赁业务。

        14.完善科创金融服务体系。遵循科技创新企业成长规律,引导金融机构为科创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服务。支持银行机构新设或改造部分支行作为重点服务科技型中小企业的金融科技支行。加快推进尽职免责制度,将因道德风险造成的损失和因不可预测客观因素造成的损失区别开来。发挥风险补偿激励作用,扩大“科信贷”“成果贷”、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等业务规模,鼓励银行机构向科创企业发放信用贷款。完善人才贷、人才创业保险等政策措施,优化升级现有人才服务金融产品。推动各类创业投资主体聚焦聚力创新创业创造,特别是支持破解卡脖子技术、基础前沿研究、原始创新等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

        15.加强先进制造业金融保障。优化信贷管理体制,支持银行机构改进授信评价机制,充分考量制造业企业技术、人才、市场前景等“软信息”,深挖企业潜在价值。推动银行机构适当下放信用贷款审批权限,科学适配贷款期限,合理提高制造业不良贷款容忍度,保持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合理增速,实现制造业贷款户数稳定增长。发挥基金投资功能作用,推动全市制造业重点企业积极对接国家先进制造业产业投资基金、新兴产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以及省、市新旧动能转换基金。开发促进制造业发展的保险产品,推动保险公司积极发展企业财产保险、科技保险、知识产权保险、专利保险、安全生产责任保险等保险业务。

        16.优化乡村振兴金融服务。支持银行机构设置服务乡村振兴的专门机构,完善专业化工作机制。引导农村商业银行在农村地区增设服务网点或布设金融服务终端,建设“一门式”金融服务站,提升辐射半径和服务功能,“十四五”时期基本实现“基础金融服务不出村、综合金融服务不出镇”。稳妥开展涉农、扶贫政策导向效果评估,推动银行机构单列同口径涉农贷款和普惠型涉农贷款增长计划,适当下放审批权限,努力实现普惠型涉农贷款增速高于各项贷款平均增速的目标。支持各类支付服务主体到农村地区开展业务,引导移动支付便民工程全面向乡村延伸。引导保险机构到农村设立基础服务网点,提升农村地区保险发展水平。加强农政银担合作,建立再贷款资金与政策性农业信贷担保精准对接机制,降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融资成本。

        17.提升消费金融发展水平。持续扩大消费金融供给,引导银行机构针对不同收入层次消费群体合理开发各类消费贷产品,创新消费信贷抵押模式,加大对养老家政、旅游休闲、文化教育体育、网络信息等消费重点领域的金融支持。积极发展养老金融,支持社区小型家政、健康服务机构发展。鼓励各类经营场所保留传统金融服务方式,满足老年人现金支付需求。创新养老保险产品,促进保险与养老服务业融合发展。规范发展住房金融,推动银行机构合理选择房地产业务调整方式,按年度合理分布业务调整规模,确保房地产贷款集中度管理制度平稳实施。引导银行机构加强个人住房贷款管理,在个人住房贷款额度、利率等方面优先满足刚性居住需要。加大住房租赁的金融支持,鼓励相关企业发行企业债、公司债、资产支持证券等,专门用于发展住房租赁业务。

        (四)持续深化地方金融改革

        18.积极打造烟台金融品牌。落实烟台银行系统改革方案,通过引进战略投资者、增资扩股等方式,优化股权结构,增强资本实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推进烟台银行现代企业制度和治理能力体系建设,完善科学决策机制,增强核心竞争力,争取2025年末完成或基本具备企业上市的条件。支持华海财险以“海洋保险”和“互联网保险”为特色,走专业化特色发展道路,积极围绕海洋产业链发展创新开发各类保险产品,为海洋经济发展提供全面的保险保障服务,努力在市场细分领域做出知名度和影响力。推动中州期货健全期货经纪、投资咨询、基金销售、资产管理等多元化服务体系,支持中州期货利用资本市场加快发展,优化股权结构,增强资本实力,快速发展壮大。

        19.增强农村中小金融机构服务功能。推动农村中小金融机构“三会一层”(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和高级管理层)认真履职尽责,形成权责分明、决策科学、监督有效的运行机制,努力培育合规文化,不断强化合规建设,切实提升公司治理水平。鼓励农村商业银行主动应对市场变化,加快调整农村网点布局,按照市场需求不断延伸服务内涵,创新服务品种,规范业务流程,发挥支农便民作用。支持农村商业银行加大便民服务点和自助银行布设力度,拉近与现代农民的距离,巩固农村市场地位。推动村镇银行立足“三农”和中小微企业,积极创新业务发展模式、风险管理模式,走差异化经营和特色化服务的发展道路。

        20.完善国有金融资本管理。推动国有金融机构将党的领导全面融入公司治理各个环节。优化国有金融资本战略布局,健全国有金融资本管理制度体系,科学高效履行国有金融资本出资人职责,健全以管资本为主的国有金融资产监管体系。推动国有金融机构深化改革,着力打造一批与其功能分类相适应的金融投资运营公司。积极探索组建市级金融控股集团。

        21.规范发展地方金融组织。强化政府性融资担保准公共服务功能,积极回归本源主业,努力提高主动获客和风险控制能力。健全风险补偿和担保费补贴政策,全面落实单户担保金额500万元及以下小微企业担保费率不超过1%的要求,对小微企业新增担保贷款稳步推行免收担保费,逐步降低小微企业融资担保费率。支持小额贷款公司围绕服务乡村产业振兴等领域不断守正创新,强化科技赋能,努力提升普惠服务能力。持续规范典当行、融资租赁、商业保理等行业经营,不断提升地方金融组织体系发展水平。

        22.健全地方金融监管制度体系。根据地方金融监管的特点,优化地方金融监管流程和方式,健全监管事项检查目录,明确检查依据、主体和内容。强化现场检查、非现场监管等日常监管措施,扎实开展“双随机、一公开”检查,加强事中事后监管。深化地方金融领域“放管服”改革,动态调整权责清单,进一步做好“互联网+监管”、网上政务能力提升、“红黄蓝”等工作,提升监管信息化水平,推进政务服务事项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健全金融业综合统计和分析制度,逐步将金融领域各类市场主体纳入监测范围。

        (五)着力推进企业上市挂牌

        23.分类做好上市资源培育。围绕重点产业链建设,筛选一批生态主导力强、创新能力显着、掌握核心技术的龙头骨干企业纳入上市后备企业资源库。指导产业链核心企业做好产业布局和发展规划,健全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加快推进企业上市培育,实现打造一批上市公司、带动一个产业链、形成一个产业集群的目标。全面对照科创板、创业板上市标准,持续推动具有“硬核科技”和“创新创业”属性的科创企业发展壮大,争取科创企业上市后备资源占上市后备资源总数的比重超过80%。从全市重点技术改造项目、“双招双引”签约项目主体中定期梳理优质企业资源,分产业、分层次、分梯队纳入后备企业资源库,形成常态化上市良性循环。

        24.完善上市联动服务机制。加强企业上市辅导培训,发挥烟台资本市场服务基地作用,全面加强与沪深交易所、全国股转公司的战略协作,定期组织开展企业投融资对接、重点企业上市业务培训,“走进沪深交易所”等活动,增强企业上市的意识和信心。密切关注证券发行注册制改革动向,实施跟踪服务和精准培育,支持主业突出、盈利能力强的成熟型企业到主板上市,推动成长性好、科技含量高的创新创业企业到创业板上市,指导符合国家战略、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具有核心竞争能力的企业到科创板上市。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到境外上市,鼓励新三板精选层企业转板上市,拓宽多元化企业上市渠道。发挥推动企业上市专项小组作用,对重点拟上市后备企业,逐企成立服务专班,及时掌握企业诉求,列出问题责任清单,分级解决企业上市过程中的困难问题,最大限度为企业上市提供支持。

        25.强化上市资源要素保障。将政府激励性资源向重点拟上市企业倾斜,优先安排各类政策性项目和资金,加强用水、用电、用气等生产要素保障,引导信贷资金支持上市后备企业发展。对企业首发上市的募投项目,采取“一企一策、一事一议”的方式,协调解决土地、能耗、排放等问题。全面落实企业上市奖补政策,根据资本市场改革发展形势,及时完善并出台更具力度、更加精准的优惠政策,进一步提升企业上市的政策获得感。

        26.提升上市公司发展质量。发挥“政企通”服务专线作用,统筹做好政策文件解读,加强生产资源要素保障,为企业发展提供支持。引导上市公司专注主业、稳健经营,利用资本市场做强产业链、做深价值链,不断提升核心竞争力。支持上市公司实施高质量并购重组,加强上下游资源整合,提升生产经营效益。全面落实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政策,推动上市公司设立研发机构,突破重大关键技术,形成产业技术优势。支持上市公司建立健全长效激励机制,实施灵活多样的股权激励和员工持股计划。

        (六)积极拓展多元融资渠道

        27.强化保险资金运用。加强与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的沟通合作,加大保险资金与基础设施、重点企业和项目的对接力度,扩大保险资金在我市运用的规模和范围。深入推动与保险集团公司的战略合作,结合保险资金投资特点,筛选、建立保险资金投资项目库,推动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到我市投资。探索设立债权投资计划,支持基础设施项目和保障性安居工程项目引进保险资金。支持寿险公司在我市直接设立投资主体,对养老健康产业等项目开展投资。支持保险资金以股权形式参与我市产业投资基金的发起设立。

        28.创新债券融资工具。根据企业成长不同阶段的融资需求和金融市场创新变化,有效对接债券市场创新。建立重点发债企业资源培育库,指导推动符合条件的企业特别是政府性投融资公司,有效整合资源,增强资本实力、提升信用等级,打造合格的债券发行承载主体,拓宽重点项目和基础设施建设融资渠道。充分发挥公司债券融资积极作用,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根据自身情况及融资需求以公开发行或非公开发行方式发行公司债券。引导拟发债企业结合自身情况灵活选择发行中期票据、短期融资券、非公开定向债务融资工具在银行间市场融资。积极推动企业资产证券化,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到境外发行债券。对我市企业发行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导向的新型债券融资工具给予定向补助。

        (七)加大金融开放创新力度

        29.深化区域金融对外开放。以自贸区烟台片区建设为载体,争取在外汇管理、外债管理、跨境业务、离岸业务、机构设立等方面实现新的政策性突破。推动合格境内有限合伙人(QDLP)、合格境外有限合伙人(QFLP)、私募股权交易等,在参与主体、产品创新、投资范围等方面实现进一步突破,深化提高企业在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跨境投融资、经常项目外汇收支等方面便利化程度。充分用好跨境金融区块链服务平台,优化跨境金融领域信用生态环境。扎实做好本外币合一银行结算账户体系等创新试点工作。

        30.强化“走出去”金融支持。鼓励全市金融机构与日韩金融机构通过开展跨境资产转让、货币互换等业务,多元化拓宽资金融通渠道,拓展业务合作范围。引导银行机构为企业提供跨境并购贷款和项目贷款、内保外贷等跨境投资金融服务,支持企业在全球范围布局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完善对跨境电商的金融支持。加强烟台与境外资本市场和金融中介机构合作,引导企业通过在境外上市、发债、获得离岸人民币贷款等方式获得资金支持。引导法人金融机构加强国际合作,打通人民币双向贷款、直接融资、私募股权等通道。深化烟台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RCEP国家和地区金融交流合作,助力金融机构和实体企业“走出去”。

        31.完善金融科技转化机制。引导金融机构加快数字化转型,积极探索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科技手段在金融领域转化应用,加强与科技公司在业务流程调整优化、金融产品研发创新、运营模式改进完善、风险模型重塑升级等方面的合作。推动银行机构发展网上银行、电子银行、直销银行业务,建设线上缴费、消费等平台,提升开户服务水平,扩大服务覆盖范围。推动证券和基金业机构开发量化投资模型,发展精细化资产配置和财富管理服务。支持保险机构发展线上保险产品销售,创新基于特定场景的保险产品,提高产品定价能力。鼓励各金融机构软件研发、信息科技、电子银行等部门独立运营,设立金融科技子公司。支持金融机构、专业机构和企业等主体完善信用信息、数据交易、融资信息对接、行业预警监控等金融科技应用环境。

        32.健全金融科技服务体系。推动建立覆盖知识产权、投融资、成果转化、企业培育等领域,以及涵盖财务、法律、审计、资产评估、资信评级等方面的金融科技专业服务体系。支持金融机构设立金融科技孵化器、加速器、创客空间等平台,建设有影响力的金融科技研究机构、实验室和技术服务平台。探索建立金融科技企业跟踪服务机制,培育金融科技领域的高成长初创企业,推动金融科技领域独角兽企业和龙头企业加快上市挂牌步伐。在监管科技、智能金融领域培育具有较强影响力的金融科技应用项目。强化产学研联动,围绕交易流转、支付清算、抵押登记、交易监管等重点环节,加强金融科技关键技术攻关。支持有条件的区市发展金融科技产业,设立金融科技园区。

        33.构建金融科技监管框架。推进金融科技创新监管工具创新应用工作。支持金融管理部门、金融机构与科技企业合作,共同探索监管科技创新。运用前沿科技手段,优化完善覆盖金融机构和地方金融组织的风险监测预警系统,提升跨行业、跨市场交叉性金融风险的甄别、防范和化解能力。完善金融科技监管协同机制,系统构建基于大数据和云计算技术为核心的地方金融监管体系,实现全方位动态监管。

        (八)防范化解各类金融风险

        34.完善金融风险监测预警机制。健全完善金融风险排查机制,按照“全口径、全方位”的原则,分行业、分领域做好金融风险排查工作。全面对接省“金安工程”建设,充分利用金融风险防控监测大数据平台,综合运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整合线上线下信息资源,扩展监测方位和数据源,完善市、县协同联动机制,做好重点领域金融风险的监测预警、核查处置、综合研判等工作,加快形成“监测—预警—处置”工作闭环,全面掌握和及时处置好各类金融风险状况。

        35.持续压降金融机构不良资产。压实银行机构主体责任,推动驻烟银行分支机构争取总行倾斜支持,指导地方法人银行积极争取股东和地方政府支持,将经营利润和留存收益优先用于化解不良贷款。支持银行机构对不良贷款实施清单式管理,通过核销、清收、以物抵债、批量转让、证券化等方式,加大不良资产处置力度,保持信用风险平稳可控。引导资产管理公司发挥在不良资产收购处置、资产重组等方面的功能优势,通过创新反向收购不良债权、引进产业投资人等方式,盘活问题资产、救助问题企业。

        36.协调推动重点领域风险化解。强化重点企业流动性风险防控,加强风险跟踪监测和分析研判,防范企业流动性风险。加强对重点担保圈风险监测,加快破圈断链,发挥好银行业金融机构债权人委员会作用,防止风险扩散。健全完善销号管理机制,及时动态调整风险名单。组织地方法人银行开展内部风险隐患排查整治,建立整改台账,实行销号管理,推动信用风险稳步收敛。加强债券风险定期研判,对可能出现的兑付风险,及时进行预警提醒。督促上市公司规范公司治理和内部控制,提升信息披露质量。积极稳妥化解上市公司股票质押风险,依法处置资金占用、违规担保等问题。

        37.严厉打击非法金融活动。贯彻落实《防范和处置非法集资条例》,建立健全行政执法体制机制,完善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相衔接制度,提升案件处置效能。组织开展打击非法集资专项排查整治,扎实推进防范非法集资网格化管理,优化举报奖励政策,提高群防群治水平。创新精准宣教方式,构筑多层次立体化宣传教育体系,打造群众看得见用得上的身边课堂。深入推进集资融资领域突出信访问题治理,坚决守住不发生大规模群体性事件底线。

        38.全面规范地方金融秩序。组织开展互联网金融违法犯罪活动专项整治,有效净化互联网金融生态环境。加强执法协作和信息共享,加大对私募基金风险的防控力度。督导私募机构强化风险内控管理,提高风控合规水平。清理整顿“伪私募”,优化私募基金发展环境。持续推进交易场所清理整顿工作,扎实做好交易场所风险防控。持续开展P2P网络借贷风险专项整治,坚决防止已退出网贷业务死灰复燃。做好网贷机构输入型和立案机构风险处置工作,依托“金安工程”对P2P网贷机构苗头性风险及时监测预警,阻断风险扩张路径。

        (九)优化金融产业发展布局

        39.明确金融发展空间布局。依据我市总体发展规划,结合产业发展和区域特色,进一步完善全市金融产业空间布局,努力使全市金融业发展形成布局合理、错位发展、互相促进的局面。将中心城区金融业发展的空间布局纳入到全市城市建设总体规划,推进金融载体建设,拓展金融业发展空间。发挥各区市主体作用,制定配套政策,改善服务环境,落实推进措施,切实加强县域金融功能区建设。

        40.推动金融机构聚集发展。结合城市更新建设,在中心城区做好金融中心规划选址,明确发展目标和定位,完善基础设施建设,鼓励金融机构集中落户,丰富金融发展业态,加快金融资源集聚,增强金融发展合力,逐步形成环境优美、功能齐全,具有较高知名度和辐射效应的金融聚集区域。加快推进区域性基金管理中心建设,扩大基金载体规模,提升基金产业发展承载功能。以基金产业集群为先导,着力引进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的基金机构,推动各类金融机构联动发展,积极打造具有烟台特色的基金集聚区。

        41.培育县域金融特色功能区。按照一体化推进、差异化发展的理念,优化完善县域金融布局。加快芝罘、开发区基金载体建设,实现基金有效集聚;推动金融机构在省级以上开发区、高新区和产业园区设立科技支行或专营机构,积极构建金融支持科技体系。支持涉海区市创新发展涉海金融业务,探索创建海洋金融发展先行区。鼓励海阳等区市依托“双碳”城市建设,探索开展绿色金融业务创新,不断积累绿色金融发展经验。鼓励开发区、综合保税区发展跨境金融,支持各区市结合自身实际积极打造普惠金融示范区。指导福山区、海阳市做好“金融管家”试点,推动招远市、龙口市、开发区创建全省“上市公司孵化聚集区”。

        (十)持续改善金融生态环境

        42.加强地方金融法治建设。结合地方金融工作实际,推动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法治建设规划、法治社会建设实施纲要等落地落实,着力推进法治政府建设,提高依法行政意识和能力。根据国家金融监管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出台情况,认真做好地方金融组织监管政策修订、细化和实施工作。加强行政规范性文件合法性审核,强化公平竞争审查。落实行政执法“三项制度”,规范执法行为,做好行政复议、行政应诉工作。广泛开展宪法宣传教育和民法典普法工作,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培育良好金融法治环境。

        43.加强金融领域信用体系建设。加快综合融资服务平台建设,全面归集涉企信息数据,实现信息数据的自动采集、查询和实时更新,打破“数据孤岛”。积极构建多维度、高信度的信用评价模型,推动企业信用数据转化为融资额度。健全跨部门、跨领域、跨地区的信用监管和联合奖惩机制,坚决打击企业通过租赁经营、脱壳经营、隐匿和转移资产、故意欠息等各类恶意逃废金融债务行为,提高企业、居民诚信意识和信用水平。严格保护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切实维护信用信息安全。

        44.推进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加强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协调机制建设,坚持和发扬新时代“枫桥经验”,健全全方位、多领域的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保障机制,推进金融消费纠纷多元化解渠道。有效运用市场约束手段防止金融机构的不正当竞争行为,充分保障金融消费者各类权益。发挥各类社会组织在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中重要作用,积极参与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协助金融消费者依法维权。畅通投诉受理和处理渠道,建立金融消费纠纷多元化解决机制,及时有效解决金融消费争议。

        45.加强金融宣传引导。强化正面宣传,合理引导社会预期,及时回应群众关切,营造良好舆论氛围。广泛开展金融知识普及,进一步增强全社会学金融、懂金融、用金融的意识。发掘金融工作经验做法和优秀案例,做好宣传复制推广工作。建立健全金融舆情风险防控机制,加强监测分析和跟踪研判,稳妥有效化解舆情风险。

        四、保障措施

        (一)完善地方金融工作机制。发挥365bet亚洲官方网址_36558888是什么电话_365封号提现了没到账金融稳定发展领导小组作用,加强对全市金融工作的统一领导,将金融业发展纳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统筹谋划部署。健全风险化解问责机制,落实金融风险化解属地责任。不断完善相关金融联席会议制度,健全地方金融风险防范和处置机制,探索完善区域内金融协调和区域间金融交流合作机制。建立健全对各区市金融工作指导、监督和考核机制,推动各项金融重点工作纳入全市目标管理绩效考核体系。

        (二)健全地方金融监管体系。在国家金融法律政策指引下,稳妥推进地方金融管理体制改革。加强市、县两级地方金融监管机构建设,健全机构队伍,理顺管理职能,逐步在人员配备、经费保障等方面加大投入,探索符合我市实际的地方金融监管体系。强化金融各行业协会的自律、维权、协调、服务功能,有效发挥桥梁纽带和平台作用。

        (三)强化金融发展政策扶持。研究制定促进金融业高质量发展的一揽子政策,强化金融政策与财政政策等协同联动,放大集成效应效能,疏通政策传导机制,引导金融资源流向经济社会发展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组建烟台金融研究院,整合研究资源,用好学术力量,在金融政策、金融创新、金融改革等方面超前研究谋划,为金融业高质量发展提供融智支持。强化规划上下衔接,支持有条件的区市,根据本规划制定本地金融业发展规划,并为规划实施提供政策、要素等配套支持。

        (四)加强金融人才智力支持。建立常态化金融培训工作机制,全面提升各级领导干部、法人金融机构和上市公司高管人员的金融理论水平和工作本领。以金融应用研究人才、金融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和骨干技能人才为重点,加大高层次金融人才市场化引进力度,对来烟发展的金融机构高级管理人员按照有关规定给予相应的优惠和便利。对工作成绩显着的各类金融人才实行适度奖励机制,支持建立与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的金融经营管理人员薪酬制度。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